人物
时段
朝代

淨土宗部類
瑜伽部類
史傳部類
禪宗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善知取舍。
制心任运。不住二边。口说心行。随事勘捡。若违若顺。
心得均平。且如炭火吞食。口餐吞食。 畅悦
无叹。吃火
食炭。不殊吞食。诸违顺境。并得如斯。堪任娑婆。久居
不退。回兹秽国。翻作净方。功力既然。 (第 0104b 页)
觉俱圆。释迦世
尊也。又佛地论。说佛有其十义。天台六即。华严十身。
详具后文。

说者。以宣演得名。 畅悦
为义。四无碍辩为体。畅则畅
出世之本怀。悦则悦众生之获益。今以如来久修久 (第 0704a 页)

净天。
四义天者。十住菩萨。进断界外见思惑。證第
一义谛。故曰义天也。

疏。
悦所怀者。悦。是 畅悦。
怀。是心怀。若就此经。即是
如来久修久證念佛三昧。蕴之在怀。今得机而说。乃
畅昔之所怀。

四辩宣演 …… (第 0732c 页)
法满足故。

钞。
染是苦义者。以苦者。是逼恼义。烦恼染污净心。
即逼恼故。

净是乐义者。以乐者。 畅悦
义。净心不为逼恼。即 (第 0751b 页)
畅悦
故。

华严六地观察无明者。六地菩萨。以十种相。观诸缘
起。所谓星罗十门。月满三观也。今钞所引。乃是 (第 0751b 页)
念力能明记不忘。成办圣道。即为食义。

食能解除饥渴。今解脱能断除三障。资益法身。即
为食义。
食能 畅悦
身心。今法喜能得大欢喜。饱满
充足。即为食义。

未发大乘意。是未入正定聚众生。修行信心者。巳发 (第 0757c 页)
【钞】悦所怀者。本愿度生。得机而说。所怀 畅悦。
如大
本。世尊欲说此经。先且诸根悦豫。颜色异常。况今
持名念佛。得机而说。悦可知矣。四辩者。曰义。曰 (第 0623a 页)
竟即觉也。

△二释说字二。初诂训释。

【疏】说者悦也。得机而说。称悦佛怀。

【钞】四明云。悦是 畅悦。
怀是心怀。若论此经。即是如
来。久修久證。念佛三昧。蕴之在怀。今机叩发。说之
乃畅。昔之所怀。

(第 0563c 页)
。断二障。觉二谛。得
自他二利。如梦觉花开二喻。故名为佛。即本师释迦
牟尼佛也。说者悦也。八音远被。 畅悦
佛口及机心故。
既云佛说。拣非菩萨天仙化人说也。观。能观智也。梵
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亦云无量光。 (第 0428b 页)

取次科对简二佛立号通别若以七种立题收之
所说属法义当人法以所从能即单人立题也。

【疏】倾出我口 畅悦
彼心以教合机故称佛说。
【记】倾
下次释说字倾我口教也悦彼心机也机教合论
故云佛说。

【疏】阿弥陀 (第 0515c 页)
。楞伽明四佛。心地观明
三佛。即本师释迦牟尼佛也。
说者。梵语钵底婆。此
云辩说。四辩宣演故。又悦也 畅悦
本怀故。说通五 (第 0886b 页)
。善知取
舍。制心任运。不住二边。口说心行。随事勘
捡。若违若顺。心得均平。且如炭火吞食口
餐吞食。 畅悦
无叹。吃火食炭。不殊吞食。诸
违顺境。并得如斯。堪任娑婆。久居不退。回兹
秽国。翻作净方。功力既然。 (第 0105c 页)
云行法等斯盖不知十六种境尽是行人所观行法
何独疑于佛乎别题能说初科白莲记云梵语祢舍
此翻为说倾出我口 畅悦
彼怀以教合机故称佛说
能说隐别举通世无疑故所观通别兼举恐相滥故
二中初明他经通馀人欲下次明此经局于佛 (第 0397b 页)
。令所依止转安适
故。」

【言轻安者。言贪痴粗重。故令身心昏沉。今远离粗
重惛沉故轻。能令身心调适 畅悦
故安。使行人能
堪任事而为其性。对治昏沉。转依而为业用。次转
释。谓此伏除昏沉障定之法。令所依止粗重 (第 0319a 页)
。名胜进道。】

「安谓轻安远离粗重(至)令所依止转安适故。」

【次释轻安。远离粗重杂染品法。调适 畅悦
所依身 (第 0036b 页)
普集寺。寻更右迁定水
寺上座。顷之岐州西山龙宫寺迎请。其寺北背层岩。
南临清渭。石镜耀日。松萝冒空。 畅悦
幽情。即不辞而
往赴。及疾犹能起开法华。以示最后言别之益。以其 (第 0205b 页)
调乃还
房端坐。以衣蒙头奄然而卒。后数年调白衣
弟子八人。入西山伐木。忽见调在高岩上。衣
服鲜明姿仪 畅悦。
皆惊喜作礼。和尚尚在耶。
调曰。吾常在耳。具问知旧可否。良久乃去。八
人便舍事还家。向诸同法者说。众 (第 0954b 页)
严经。八一生昼夜不卧。九不惑众伐
善。十不退大慈悲。师生历九朝。为七帝门师。宪宗尝
召入讲华严大旨。 畅悦
圣怀。敕有司铸印。迁国师。统
冠天下缁徒。年一百有二岁。身长九尺二寸。目夜发
光。昼视不瞬。才供二笔 (第 0028a 页)
为底念。

** 与安于刘公

两奉手教。读之如登妙高峰。层层高上。步步转妙。其
光景倍胜。令人欢喜 畅悦。
不觉自忘。是知足下用心
绵密猛力。若直恁么行去。诸佛诸祖极口称赞不及。
况龙天神鬼。博地凡夫。可得而 (第 0687c 页)
一。何以故。三德无阙。六味无失。此
等饮食。若触佛鼻。若入僧口。如嗅旃檀。如饮甘露。五
内调和。百毛 畅悦。
身适心安。显资色力。冥资心力。色
力得资则身康健。心力得资则神无扰。身康健则进
道有资。神无扰则观智 (第 0151b 页)
即是
轻心。然极甚难明。略须示相。但约起心念念
不间。色心躁闷不愧旁人。神思昏迷都忘善
事。奔趋前境 畅悦
己情。三邪见居怀拨无因
果。向亲姻作秽对塔殿行非。凡此用心皆名
定业。能牵来报。纵忏不亡。以此自量何 (第 0337b 页)
本尊。秉受心地法门。次
复示成树下。普为凡夫。结重轻戒。俾受者。顿入佛
位。成真佛子。度生本怀。于兹 畅悦。
故曰悦其所怀
也。又四辩宣扬。名之为说。三昧正受。名之为默。说
法。则利益众生。默然。则自受法乐也。 (第 0073a 页)